人工智能学院自2017年组建以来,始终以立德树人为宗旨,以党建引领高质量教育,坚持教学、科研、竞赛、就业等工作协调发展,致力于培养应用型、创新型人才,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。截至2021年6月,人工智能学院共有在校学生600余人,学院秉承学校提出的“六个一”“五个合”为核心的“教研学做一体化”人才培养模式,奋力建设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。
1.全面履行党建责任制度,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显著
人工智能学院不断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,坚定党员理想信念,巩固深化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成果,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、凝聚力和战斗力。学院积极召开党史学习主题班会,学院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每日党史学习素材,把党史学习教育全面融入办学育人工作中,从百年党史中不断汲取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丰厚滋养。
2.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,课程思政扎实推进
人工智能学院现有专业教师27名,副高以上职称10人,博士2人,硕士以上学位教师22人,硕博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8%;江西省中青年教师1人,双师型教师比例42%,组成了一只理论水平高、科研能力强、实践经验丰富、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。教研室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活动,发掘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,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教育教学的全过程,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,落实教师育人职责。
3. 突破专业壁垒,开设多学科交叉专业
多学科交叉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,是科技创新的源泉。人工智能学院现有物联网工程、机器人工程和自动化三个本科专业,均为多学科交叉专业,学院在课程设置、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训方面注重跨学科交融,强调系统性综合性思维解决问题,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活力,培养多学科复合型人才。
4. 探索校企合作模式,实验实训设施先进
人工智能学院拥有新余市机器人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和NB-IOT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2个;PCBA光学检测生产线、无人工厂自动化流水线、工业4.0多功能流水线、智慧农业大棚实训中心和华为物联网实训中心等8个实训中心;移动机器人实验室、嵌入式系统实验室、人形机器人实验室和短距离通信专业实验室等16个专业实验室;有中国电信新余分公司、新余钢铁集团自动化部、浙江科泰电气有限公司和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实习企业。
5. 加强实践教学,创新培养模式
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系统的重要环节,在促进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、增强实践能力、学习科学研究方法、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。人工智能学院构建了以工程项目为导向的培养体系,以专业能力为目标开展课程内容教学,始终贯彻执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和指导思想,积极探索以“11511”实践型工程培养模式,即“确定1项实践项目,指定1名指导教师,组织5名学生项目组,完成1项作品创作,配套1项成果(论文发表/专利申报/软件著作权申报)”。通过项目实战训练,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、创新创造思维、项目实战经验、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。
6. 科研水平不断提升,学科建设成效显著
科研是强校之路,人工智能学院树立“以科研为先导”的教学观念,重视科研教师队伍建设,加强学科融合交叉,有效开发和利用高校科研资源,不断提高学院的科研水平。自2017年以来,人工智能学院教师共主持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3项,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教改和科技课题8项,发表论文40余篇(其中核心论文13篇),主编和参编教材6部,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5项,软件著作权12项。教研室定期开展说课、磨课比赛,通过比赛促进学科建设,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水平。
7. 深入研究型教学,激励师生共研共创
研究型教学首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,该模式以知识教育为依托,以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,将学习、研究、实践有机地结合,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,自主地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,在研讨中积累知识、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。人工智能学院组建成立了六个专业技术研究所,采用导师制方式引导学生参加科研、竞赛,培养高层次、复合型、多样化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,六个研究所分别为创意智能机器人研究所、智慧软件研究所、嵌入式智能研究所、物联网通讯研究所、创客电子研究所、工业机器人研究所。
8.科学设置开放性实验室,全方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
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,引导学生参加创新性实验和科学研究,促进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,人工智能学院利用晚自习和周末时间开放移动机器人实验室、人形机器人实验室、物联网综合实训室、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和工业机器人实训室,充分考虑学生所需,全方位、多途径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。
9. 积极发扬赛事文化,专业竞赛成果丰硕
为发扬和传承学校提出的“以赛促学、以赛促教、以赛促改、以赛促用”的赛事文化,结合各专业特点,组织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竞赛10项: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、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(华为杯)、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、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竞赛、全国大学生计算机技能竞赛、全国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7项国家级赛事,江西生大学生智能机器人竞赛、江西省大学生信息技术竞赛和江西省大学生综合电子设计竞赛3项竞赛。共取得国家级二等奖4项,三等奖12项,省级一等奖21项,二等奖28项,三等奖15项。
10. 专业技术协会众多,第二课堂丰富多彩
为满足学生的不同爱好需求,充分做到因材施教,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,学院设置了三个专业技术爱好者协会:人工智能协会、软件设计协会、无人机爱好者协会。协会由专业教师进行指导,利用节假日和周末时间开展专业技能训练,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,实现了课堂讲理论、课下练实践的无缝链接。